当舞台追光灯亮起,两个相隔61年的“常青”在海南的春夜里相遇。
3月19日晚,中央芭蕾舞团经典舞剧《红色娘子军》在海南省歌舞剧院上演,观众席中一位特殊来宾的观剧故事,为这场红色经典点缀了一段红色“花絮”。
随着剧情推进,身着白衫、肩背斗笠的男主角“洪常青”登场,台下身着深色夹克的冯常青难掩激动。这位来自青海的六旬观众,名字同样镌刻着时代的印记——1964年芭蕾舞剧《红色娘子军》首演当年,尚未出生的他,已被父亲以剧中革命者“洪常青”之名寄予厚望。
“父亲说,生男孩就叫常青,女孩就叫琼花,这是属于我们家的红色传承。”冯常青轻抚着手上的舞剧海报回忆道。他的父亲曾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,对红色娘子军有着深刻的情感,经常在他耳边讲述红色娘子军的故事。尽管这是冯常青第一次观赏这部经典之作,但舞剧中的每一个情节、每一个角色,都和他久远、鲜活的记忆对上了。
当“向前进、向前进”的旋律响彻剧场,台上“常青”的每个跳跃都牵引着台下“常青”的目光。冯常青说,这一刻,父亲讲述的琼崖革命岁月在他眼前具象化了:革命先辈们前仆后继,不怕牺牲,英勇杀敌,英名远传……“常青”这个名字,从银幕走进现实,将两代人的精神图谱悄然勾连。
演出终场,冯常青和其他观众的掌声经久不息,他说:“这个名字是传家宝,红色故事要像父亲教我那样,继续讲给下一代听。”
散场时夜色已深,两个“常青”的隔空对话也随之落幕,但红色基因的传承却如当晚和煦的春风,生生不息、薪火相传。